爷孙二人一前一后,在御林军的护卫下,乘着御辇,缓缓向着皇宫驶去。
车辇之内,气氛显得有些沉凝。
朱元璋靠在软垫之上,双目微阖,似乎在闭目养神,但那偶尔颤动一下的眼皮,以及紧锁的眉头,都昭示着他此刻的内心并不平静。
聚宝山大营校场上那山呼海啸般的呐喊,那整齐划一、金戈铁马般的步伐,那每一个士兵眼中迸发出的悍不畏死的光芒,如同烙印一般,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之中。
他这一生,从尸山血海中杀出,什么样的精锐没见过?
蒙元铁骑的凶悍,陈友谅水师的庞大,张士诚麾下士卒的坚韧,他都一一领教过,并最终将他们彻底击溃。
他亲手缔造的大明军队,更是百战百胜的雄师。
可即便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徐达、常遇春麾下的百战老兵,与今日所见的聚宝山大营士卒相比,似乎也差了那么一丝说不清、道不明的东西。
那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,一种仿佛可以碾碎眼前一切敌人的强大气魄。
这已经不仅仅是训练有素能够解释的了。
这背后,一定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。
而这个秘密,就掌握在自己身旁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孙儿手中。
朱元璋的眼角余光,悄悄瞥了一眼身旁的朱雄英。
只见朱雄英正襟危坐,面色平静,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一丝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沉稳与从容。
他似乎完全没有感受到朱元璋内心的波涛汹涌,只是安静地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。
这小子,定力倒是越来越好了。
朱元璋心中暗自赞许,却也更加好奇。
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依仗,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将一群新兵蛋子,锻造成如此虎狼之师?
一路无话。
御辇穿过层层宫门,最终在乾清宫前稳稳停下。
“恭迎皇上,恭迎皇太孙殿下!”
守在殿外的太监宫女们纷纷跪倒在地,噤若寒蝉。
朱元璋率先走下车辇,龙行虎步,径直朝着殿内走去,头也不回地吩咐道:
“都退下,没有朕的旨意,任何人不得靠近乾清宫半步!”
“奴婢遵旨!”
一众宫人如蒙大赦,连忙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,偌大的乾清宫前,很快便只剩下朱元璋和朱雄英二人。
朱雄英跟在朱元璋身后,一同走进了这座代表着大明最高权力中枢的宫殿。
殿内燃着上好的檀香,烟气袅袅,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。
朱元璋没有在龙椅上落座,而是走到了平日里批阅奏折的御案旁,转身看向朱雄英,原本紧绷的帝王威仪瞬间消散了些许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祖父的审视与探究。
“雄英,”
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,
“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了,只有我们祖孙三人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灼灼地盯着朱雄英的眼睛:
“在聚宝山的时候,你小子跟咱卖关子,是不是因为文武百官都在场,人多口杂,不方便说?”
朱雄英躬身一礼,恭敬地答道:
“皇爷爷圣明,孙儿确有此顾虑。”
“哼,算你小子还有点分寸。”
朱元璋轻哼一声,算是认可了他的谨慎。随即,他便有些迫不及待地追问道:
“现在,可以告诉咱了吧?你究竟用了什么神仙法子,让那些士兵在短短数月之内,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?”
朱雄英抬起头,迎着朱元璋探寻的目光,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的笑容。
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从宽大的袖袍中,缓缓取出了四本用牛皮纸包裹得整整齐齐的书册。
他双手将书册高高捧起,递到朱元璋面前。
“皇爷爷,孙儿所有的秘密,尽在于此。”
朱元璋的目光瞬间被这四本书册吸引了过去。他心中一动,伸手接了过来。
入手微沉,带着一丝纸张特有的墨香。
他解开包裹的牛皮纸,露出了四本书的真容。
只见最上面的两本,封面上分别用刚劲有力的楷书写着五个大字——《练兵实纪》、《百战新法》。
光是看这书名,朱元璋的呼吸就不由得急促了几分。
他一生戎马,对兵法战策的痴迷深入骨髓。这书名直白而又霸气,瞬间就勾起了他全部的兴趣。
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那本《练兵实纪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