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!生!不!死!
这四个字,像四柄烧红的铁锤,狠狠地砸在了朱元璋的心脏上!
他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,身体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剧烈摇晃,扶着龙头的双手,青筋暴起,几乎要将那纯金打造的龙头捏碎!
他瞪大了眼睛,死死地盯着朱雄英,呼吸急促得如同濒死的野兽。
长生不死!
这是连秦皇汉武都未曾实现的终极梦想!
他朱元璋,一个乞丐出身的放牛娃,不仅要当这天下的皇帝,还要当一个长生不死的皇帝?他将拥有无穷无尽的时间,去打造一个他心目中,最完美,最强盛,万世不移的大明帝国!
所有的怀疑,所有的恐惧,在这一刻,都被这无穷的诱惑,彻底冲垮了。
什么妖法,什么仙术,都不重要了!
重要的是,这是真的!这股力量是真实存在的!而且,它掌握在自己最疼爱、最信任的大孙手里!
这是天佑大明!不,这是天佑他朱元璋!
他看着朱雄英那张年轻而自信的脸,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,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大明未来。
许久之后,朱元璋那剧烈起伏的胸膛,终于缓缓平复了下来。他眼中的疯狂与激动,也渐渐被一种更加深沉,更加坚定的光芒所取代。
他重新坐下,但这一次,他的坐姿,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挺拔,更加充满了力量。
他看着朱雄英,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的珍宝,在看大明朝未来唯一的希望。
他缓缓地,郑重无比地点了点头。
“好好好!”
一连三个“好”字,道尽了他心中所有的波澜壮阔。
最终,这位执掌天下、说一不二的洪武大帝,用一种近乎托付的语气,对自己的皇太孙,说出了那句足以改变历史的话。
“那么,就听你的。”
大殿之内,寂静无声。
那一句“那么,就听你的”,仿佛耗尽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全身的力气,却也像是一道开天辟地的圣旨,为朱雄英接下来的所有计划,铺平了最坚实,也是最至高无上的道路。
朱元璋的目光依旧灼热,他看着自己这位深不可测的皇孙,心中的惊涛骇浪虽已平复,但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与急切。长生不死的诱惑在前,他恨不得立刻就看到国运值像潮水般涌来。
“大孙,”朱元璋的声音略显沙哑,但无比坚定,“咱信你。你说,第一步,咱该做什么?如何才能最快、最多地为我大明,赚取那所谓的‘国运值’?”
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朱雄英的设定。
朱雄英心中一块大石落地,他知道,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。接下来,便是将他脑中那庞大而精密的蓝图,一步步变为现实。
他抬起头,目光清澈而锐利,仿佛能穿透宫殿的重重殿宇,看到大明广袤的疆域,以及疆域之外的无尽天地。
“回皇爷爷,国运,乃一国之精气神。其增长,无外乎内修外拓。”
“内修,乃是富民、强兵、革新吏治、发展民生。此乃固本培元之法,虽见效稍缓,却能让国运根基稳固,源远流长。孙儿已有腹稿,之后会一一呈给皇爷爷。”
“而外拓,”朱雄英的语气陡然一转,带上了一股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,“则是开疆拓土,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!每一次胜利,每一次疆域的扩张,都是对国运最直接、最迅猛的提升!”
朱元璋闻言,眼中精光爆射!
内修?他懂。他这辈子都在做这些事,跟贪官污吏斗,跟地主劣绅斗,劝课农桑,休养生息。但这太慢了!他朱元璋或许等得起,但他那颗渴望长生的心,等不起了!
外拓!开疆拓土!这才是他现在最想听到的!
“说下去!”朱元璋身体前倾,几乎要从龙椅上探出身来。
“我大明如今最大的外患,便是盘踞漠北,时刻窥伺中原的北元残余势力。”朱雄英的声音铿锵有力,每一个字都敲击在朱元璋的心坎上,“他们是我大明头顶悬着的一把刀,是我中原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大威胁。只要北元一日不灭,我大明北疆便一日不得安宁,国运便会因此而不断损耗。”
“所以,孙儿以为,这第一步,便要落在‘外拓’之上!目标,就是北元!”
朱元璋重重一拍龙椅扶手,发出“哐”的一声巨响,大殿的梁柱似乎都为之震颤。
“好!咱早就想把那群鞑子的老巢给一锅端了!蓝玉上次虽然大胜,却未能竟全功。大孙,你说,派谁去?让谁为咱,为大明,打响这赚取国运的第一炮?”
他盯着朱雄英,期待着一个名字。是徐达?是常遇春的儿子常茂?还是骁勇善战的蓝玉?
然而,朱雄英接下来说出的名字,却让朱元璋的表情瞬间凝固。
“孙儿以为,此战的最佳统帅,非一人莫属。”
朱雄英微微躬身,声音平静,却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。